建设目标

作者: 时间:2022-10-08 点击数: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教育部关于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为指导,对接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面向河南省优势特色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助推作用,建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对接工作内容,学习方式对接工作方式,技术先进可柔性调整,具有显著示范作用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二、具体目标

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链升级与发展需求,培养具备智能装备设计、仿真与调试等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新模式,资源交叉与共享,建设模块化专业群课程资源;对接产业变革,推动精品教材建设;依托资源库、实现理实、线上线下课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信息化教学改革;融入思政元素,建立三元导师制,形成全国可借鉴的人才培养经验;构建一支国内外师资团队,打造掌握国际前沿仿真技术的技术化团队;融入企业要素,示范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国家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关键任务重点攻关,虚拟仿真与调试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协同创新基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标准职业能力评定及培训服务基地;拓宽国际合作路径;实施多方评价,建立好学院相关专业群治理体系。经过创新建设,将虚拟仿真和调试实训基地打造成在职教领域具有能支撑行业发展的中国特色、走向世界的高水平示范基地。具体目标如下:

1)满足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

依据地区产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进行基地建设,定向培养高水平复合型技能人才,符合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为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缓解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2)创新教学模式,赋能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机电与汽车相关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创新教学模式,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合作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院校每年培养规模不低于200人,三年学徒培养人数不低于1000人。

3)破解实训中看不到、进不去、成本高、危险性大等瓶颈问题

立足智能制造专业群,辐射院校其他专业,虚实结合,解决实训室实训设备落后、软件教学资源不足问题,提高学生实训实践能力。解决软硬件设备进行实训涉及到的实训中看不到、进不去、投入资金量大、资源损耗过大、危险性较大、实训过程不可逆、不容易详细观察及研究等系列问题。

4)建设高水平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开发出具有创造性和高水平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资源,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拓展实践领域、丰富教学内容等有很大的必要性。

5)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促进教学、科研、技术人员相结合,利于学生和师资的培养,促进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性强的实训教学团队尽快形成。借助虚拟仿真软件的强大功能,可以促进教学、科研、技术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水平提升。创建省级教学团队1个,构建学院双师素质达90%以上,学生教学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3%以上。

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完善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训条件、管理体系建设,为提高我校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技术、汽车智能技术等相关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面向国内装备智能制造与智能控制行业企业,创新社会培训模式,开展立体式、多元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服务企业在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能力提升需要;完成社会人员培训不少于500余人次/年。

7)共建共享教学平台,评价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提升应用水平

建立完善的基地运行管理体制、生产管理体制、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有利于促进教学、人才培养、产业对接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需求对接,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对促进职业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保障实训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